“金融业经历了从金融电子化到金融信息化再到金融数字化的阶段,目前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的更高阶段不断迈进。近十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不断应用,我国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效率和便捷性大幅度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正在深刻地改变金融服务的方式和逻辑,也在不断改变着金融的业态。”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原主任委员、筹建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并担任首任会长李东荣在近日由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主办的第12届数字金融与科技金融大会表示。

在全球数字化浪潮推动下,科技金融和数字金融已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形态,展现了数字、科技与金融之间的深度赋能作用。
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保监会党委副书记、副主席,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周延礼指出,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与数字产业化、数字航运、数字物流、数字供应链的深度融合,显著促进了全球贸易额的增长,并为贸易和投资提供了便捷的服务。周延礼进一步强调,数字金融在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金融机构得以提升服务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同时,监管部门需加强统筹规划和监管,确保数字金融的安全与稳定发展。
科技发展离不开人才培养。会上,行业人士也表达了对于金融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理事长,中科软董事长、总裁左春提出,科技金融与数字金融融合发展,对构建良性循环、推动生产力发展、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为此,需从服务、产品、基础强化、监管等方面完善服务体系,建立多元化人才培育渠道,鼓励再教育,构建产业合作平台,促进金融资源向科技企业倾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
中关村金融科技产业发展联盟联席理事长,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元宇宙技术研究所所长陈钟指出,经济发展依赖于科技创新和金融支撑,需要推动包容性制度改革,管理技术进步带来的风险和挑战。他指出,制度设计和科技的发展都是为了促进经济,中国在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和中国式金融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制度设计。对此,他强调,为了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技与金融复合型人才。
“量子科技已经提升到了新质生产力的高度,涵盖了量子材料和器件、量子计算、量子通信及量子精密测量四大方向。随着量子技术的发展及其对金融行业的潜在影响,金融市场和信息安全市场的规模预计可达千亿美元甚至万亿美元级别。”清华大学教授,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龙桂鲁表示,同时量子计算不仅带来了信息安全方面的挑战,也为金融领域提供了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发展机遇。
不可否认,技术发展具有两面性。在实践中,新技术带来的安全风险,成为行业关注的话题。